湖北省十堰市的王女士患糖尿病多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王女士就通過手機進入平安好醫生APP首頁的服務頁面,在驗證醫保信息後便開始進行問診諮詢,而後選擇離家最近的一家藥店,確認訂單和醫保結算信息,完成了購藥。

王女士所應用的這項服務,為平安好醫生3月31日正式宣布的:其旗下互聯網醫院已通過打通湖北省醫保在線支付,提供「不出門、雲刷卡」的一站式就醫購藥的服務,未來將服務湖北省全境近6,000萬居民。

推動「三醫聯動」的關鍵,就是開放互聯網醫療醫保支付。在此次衛生事件的催化下,互聯網醫療通過領先技術與模式創新,行業普及度和大眾認知度大幅提升,由此獲得政府部門的力推並將「互聯網+」醫療服務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作為互聯網醫療行業龍頭,平安好醫生旗下互聯網醫院已成為首批開通湖北省醫保在線支付的機構並已完成上線。這也意味著,平安好醫生成為全球首個打通醫保在線支付的互聯網醫療平台。

更重要的是,平安好醫生接入湖北省醫保局,直接打破了製約互聯網醫療推動「三醫聯動」實現的難點——醫保支付問題。以往,互聯網醫療作為「三醫聯動」的重要推手,卻難以用醫保撬動醫療和醫藥的合理資源的配置。如今,平安好醫生作為第一個吃螃蟹人,有望作為範本以點帶面持續輸出,推動醫改深化。

隨著互聯網醫療行業的推進,平安好醫生也獲得摩根大通、花旗、瑞銀等國際機構的跟踪。摩根大通在研報指中出,衛生事件的爆發是推動中國在線醫療服務普及的主要催化劑。作為行業領導者,平安好醫生在「抗疫」中起到積極作用,新增用戶和活躍用戶增長迅速,隨著利好政策的加速出台和醫保支付的落地,將長期受益。因此,給予「增持」評級,將目標價上調至90港元。

互聯網醫療行業龍頭,積極拓展政府部門合作賦能線下

「目前從營業收入規模、註冊用戶數、月活用戶數等維度來看,平安好醫生都遠超競爭對手,已經成為業內領軍企業。」中泰證券指出。

在互聯網醫療行業強者恆強的競爭格局中,平安好醫生每年在推動規模(註冊用戶、MAU 、問診量等)持續增長的同時,人均運營數據(均次在線醫療收入、註冊用戶人均創收、MAU人均創收)同樣維持逐年優化,運營效率逐年提升。

在醫生團隊領域,截至2019年底,自有醫療團隊達1,409人,全職醫生多來自301醫院、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長征醫院、廣州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等中國知名三甲醫院,平均從業經驗超過14年。

通過AI輔助自有醫療團隊,成倍地提高醫生問診效率,極大改善了患者就醫體驗。單2019年,平安好醫生的日諮詢量就突破72.9 萬人次,相當於近百家三甲醫院的問診量,在中國的在線醫療診療服務中排名第一,用戶滿意度高達98%。

除此之外,平安好醫生還打通了「在線問診→線上處方→線上購藥→藥物配送」互聯網醫療閉環,推動「醫療、醫保、醫藥」等相關領域聯合配套改革。

作為行業龍頭,平安好醫生旗下互聯網醫院更是成為第一批開通湖北省醫保在線支付的機構。這也意味著,平安好醫生不僅成為全球首個打通醫保在線支付的互聯網醫療平台,還打破了製約互聯網醫療推動「三醫聯動」實現的難點——醫保支付問題,讓醫保支付就像網購一樣方便。

在此之前,國家為了解決以慢病為主的重大健康威脅與醫療服務供給嚴重不足之間的突出供需矛盾,以及盡可能的消除城鄉間、區域間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差異,並最大限度提高有限資源的使用效能,不斷地推動醫藥衛生體制的改革,而「三醫聯動」便是最具時代性、體現規律性、富有創造性的醫改方略。

互聯網醫療作為「三醫聯動」的重要推手,卻一直受制於醫保支付問題,如從前使用醫保購藥,必須持醫保卡前往醫院或定點藥房購買。如今,平安好醫生直接對接湖北省醫保局的方案已經落地,「不出門、雲刷卡」的一站式就醫購藥的服務有望作為範本以點帶面持續輸出,有望撬動醫療、醫藥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學使用。

延伸閱讀:微創醫療年度純利大增93.5%至4,628.1萬美元 每股派5.3港仙 

延伸閱讀:國家將互聯網醫療納入醫保邁出實質性一步 興業證券:積極關注平安好醫生 

單從慢病來看,除了湖北省的1,300多萬慢性病患者外,我國還有近4億慢性病患者。為有效防治慢病,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慢病管理的投入和支持,2016年我國慢病支出約為32,441.5億元,佔衛生總費用的70%左右。如果未來能夠將其中10%轉化為慢病管理費用,則市場規模將有3,244億元,發展潛力巨大。

平安好醫生在醫療端,通過整合醫療資源為參保人的慢性病患者提供依賴於實體醫院的專業線上診療,分散醫療壓力並提供良好的就診體驗。在醫藥端,全國每年70億次普通門診中有40億次是續方,平安好醫生在線下與9.4 萬家藥店達成合作,有望成為承接處方外流市場的主要渠道之一。在醫保端,平安好醫生在依規將原本自費常見病、慢性病的線上複診以及線上購藥接入醫保提供在線支付,可顯著提升患者選擇線上問診積極性,驅動居民就醫習慣的轉變,收穫巨大流量。

互聯網醫療政策加速落地,行業前景市場規模巨大

從政策鼓勵角度而言,繼2019年國家醫保局形成了「互聯網+」醫療服務收費和支付政策初稿,不出意外的話,疫情之後,具體政策或將加速落地。作為佐證,2020年衛健委連發三項通知,從政策層面助推互聯網醫療的發展。

隨著政策的推進,互聯網醫療納入醫保也由重點地區向全國推進。浙江、江蘇與上海相繼於2月12日、19日、23日發布政策,將常見病和慢性病複診患者的「互聯網+」醫療服務納入醫保;北京市於2月24日發布通知,正式將互聯網複診項目納入基本醫保支付範圍;國家醫保局聯合國家衛健委於3月2日下發的6條指導意見,更積極打通互聯網醫療的醫保支付通道,推動互聯網醫療納入醫保在全國范圍內的「遍地開花」。

這意味著,受衛生事件推動,國家將「互聯網+」醫療服務納入醫保支付範圍,已經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下一步,國家醫保局將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密切關注指導、及時總結各地的做法,將更多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納入醫保支付範圍,支持定點醫藥機構提供「不見面」就醫購藥服務,及時滿足人民群眾的就醫用藥需求。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國家充分肯定了互聯網醫療在疫情期間的重要作用,政府的密集政策利好有望成為互聯網醫療行業發展的助推器。在衛生事件爆發前,根據Mob研究院發布《2019互聯網醫療行業洞察》報告顯示,預計2020年互聯網醫療用戶的將滲透率滲透率達7.9%,市場規模達7,000億元。考慮衛生事件的影響力,2020年互聯網醫療用戶的滲透率可能遠遠大於上述預測的數據7.9%,7,000億的市場規模或存在低估的可能。

其中在線診療佔據移動醫療大部分市場份額,根據相關報導顯示,我國2019年在線診療市場規模為680億元,預計2020年接近1,000億元,並且保守估計在2026年將突破2,000億元。隨著線上複診與處方購藥納入醫保,原先針對常見病和慢性病的「互聯網+」複診基本上屬於自費,此次納入醫保支付將顯著提升居民選擇線上問診積極性,驅動居民就醫習慣的轉變,在線診療市場滲透率有望加速提高。在此背景下,平安好醫生作為在線診療市場龍頭,是73%以上的用戶首選,佔有率超過70%,預計2020年所要承載的是價值超過700億的就醫需求。

該信息由智通財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