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22時30分,在「中國製造」最大的生產基地廣東東莞,李文(化名)終於等來了可以復工復產的通知。

李文的工廠位於東莞一家產業園,擁有員工將近300人,接到復工復產的通知後,李文立刻通知員工第二天上班。儘管比往年晚了10多天才開工,但能作為園區第二批復工的四家企業之一,李文已經非常滿意。

同樣是在2月19日,浙江義烏的小企業主王芳(化名)也接到了可以復工復產的通知,「復工申請比較簡易。主要是向街道遞交申請資料,接到審批後就可以正式復工了。」王芳告訴《財經》記者。義烏政府部門為了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出台的多次舉措備受企業好評。

雖然進度不一,但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正在各地同步推進。2020年2月25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社會司司長歐曉理表示,低風險地區以防止輸入性病例為主,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取消道路通行限制,不得對企業復工復產設置條件,拖延復工復產的時間;中風險地區實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策略,疫情防控與企業復工復產同步推進;高風險地區則延續嚴格管控的政策,以疫情防控為主,逐步擴大復工復產範圍。

各地企業復工復產進入快車道,範圍也在逐步擴大。然而,在產業鏈緊密連接的情況下,上下游沒有同步復工,將給企業經營帶來壓力。相較於大型企業的資源動員能力,中小企業所受影響將更為明顯。全面復工復產還有多遠?

復工復產進行時

在接到通知可以復工復產之前,李文和他的工廠經歷了一場相對艱難的考驗。

李文工廠所在的產業園面積約1.5平方公里,聚集著數十家企業,員工總人數近2,000人,疫情防控壓力較大。

「原計劃的上班時間是2月10日,就近員工已經提前返回了,嚴重疫區的員工暫不返回,但是園區一直在推遲上班時間。」李文向《財經》記者表示。

為了盡快復工,在接到需遞交復工復產申請的通知後,李文便開始全方位準備。讓他苦惱的是,申請材料需不斷修改。「疫情在不斷變化,所以政府規定也在變,我們就需要不斷更新相關資料。今天剛把資料遞交上去,第二天又得重新修改。剛改完,又一個資料發過來。反反复復改了好多次。」

「第一批只有三家企業的複工申請獲得通過。我們園區太大了,如果發現確診案例就可能全部停工隔離,損失太大了。」李文向《財經》記者表示,前期審核十分嚴格可以理解,後期審批可能會相對寬鬆。

與李文頗費周折才拿到「批文」不同,王芳的企業相對順利就獲准復工復產了。2月19日,王芳遞交的複工復產申請獲得通過,2月20日,她一整天都在外購買消毒水、口罩、手套、體溫計,為複工復產做著準備。

「第一批復工的主要是義烏的大型企業,我們是第二批。義烏由眾多小鎮組成,我們鎮疫情較輕,復工申請比較簡易。主要是向街道遞交申請資料,接到審批後就可以正式複工了。」王芳告訴《財經》記者。

此外,義烏除了第一批開工的企業員工返回需隔離外,疫情較輕地區的員工只要有當地開具的健康證明,到達義烏後便無需隔離。

除了復工程序相對簡易,義烏的政府部門還送出了助力企業復工的「大禮包」。

2月16日,義烏市人社局和財政局聯合推出《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加強企業用工保障的意見》,全額補助企業通過包車、企業間拼車等方式接送來源地相對集中的員工所產生的包車費用,此外,對自行返義、自駕返義的員工給予相應補貼。

「實際上,員工回到義烏存在難度。可能買不到票,也可能當地不放人,但是義烏政府會幫忙協調。如果某個區域人特別多,政府會派車集中去接。」王芳告訴《財經》記者。

根據義烏市廣播電視台公佈的信息,從2月16日至27日,累計到達「義烏號」就業大巴406輛,接回員工14,598名;到達火車專列7列,接回員工5,441名。通過補貼政策激勵,企業包車、個人自駕車回義員工累計13萬人左右。

2月1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印發文件,要求各地依據人口、發病情況,科學劃分疫情風險等級,進行分級分類防控。

截至2月24日,已有六省降低應急響應,其中,甘肅、遼寧、貴州、雲南四省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一級調整為三級,山西、廣東由一級調整為二級。

與此同時,連接各地的交通脈絡也逐步恢復正常。據交通運輸部公佈的數據,截至2月24日,27個省份已恢復省際省內客運班線或包車。此前為了疫情防控需要,在高速公路省界、服務區、出入口、普通國省幹線、客運站、客運碼頭設置的衛生檢疫站,截至2月24日,已由2月20日的全國大概1.7萬處,減少了約9,000處,還有約8,000處。

各地政策的助力,加上交通網絡的逐步恢復,企業復工復產正步入軌道。

物流命脈待激活

目前,王芳所在的義烏國際小商品市場1區、2區已經復工,「雖然復工,但是上班的也僅是部分,而且目前客戶十分有限。」王芳向《財經》記者表示。

原因之一是物流行業尚未完全復工。「從道路解封到倉庫、辦公場所解封,再到如今的勞動力解封,復工復產是一個逐漸釋放的過程。」談及對企業復工的觀察,雲鳥配送CEO韓毅向《財經》記者表示。

延伸閱讀:巴西總統秘書確診新冠 訪美時曾與特朗普近距離合影 白宮表示特朗普不需檢測 

延伸閱讀:【英國疫情】約翰遜:防疫階段升級 警告或有更多死亡個案 政府顧問推斷或萬人確診|新冠肺炎

韓毅所處的物流行業屬於春節後正常上班的四類行業之一,2月3日開工始,韓毅幾乎經歷了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一切難關:從車輛無法通行、配送倉庫封閉、防疫保障物資不足,到辦公場所封閉、司機無法到崗。他坦言:「作為物資保障行業,上物流和供應鏈公司復工太難了。一切在慢慢好轉,但恢復正常還需一段時間。」

韓毅坦言,開工至今,幾乎每週都有困擾企業復工復產的核心問題。第一周是貨車通行一趟需要四五個通行證,第二周是進不了辦公場所,現在則是貨車司機無法到崗的問題——大部分貨車司機來自農村地區。

一項涉及全國16個省份80個縣近百個村莊的調研數據顯示,全國大部分地區農村勞動力流動仍處於封閉狀態,儘管實行分區分級的差異化防疫策略,但部分風險程度不同的地區,防疫政策並無明顯差異,總體上還是採取偏緊偏嚴的封閉化管理策略,勞動力流出極少。

「目前整個物流行業大概平均只有25%的貨車司機到崗。另外的75%中,有大概30%的司機已到了拉貨的目標城市,正進行14天的自我隔離,這部分司機在3月初便能正常到崗,但剩下的那40%仍封閉在村中,何時復工尚不明確。」韓毅表示,「大部分貨車司機其實並沒有簽訂正式勞動合同,薪酬以拉貨趟數結算,因此是否工作的決定權很多時候在司機手上。務工城市的14天隔離、園區是否通行等不確定性因素,降低了很多司機返崗的積極性,很多司機寧願在老家觀望。」

「無論是乾線配送還是城市配送,中國大概90%的貨車都由司機自行購買,司機無法到崗,也就意味著生產工具沒有到崗。」韓毅告訴《財經》記者,「是否能對返崗的司機進行集中檢測,省去14天的隔離,降低司機返崗的不確定性?貨運司機這個行當確實比較特殊。」

在東莞,儘管已開始復工,但李文仍然面臨著難題,目前到崗人數不足1/3,開工率嚴重不足。目前,雲鳥配送每天平均只有約1%-2%的司機順利返崗,「我估計全面到位還需要一個多月。」韓毅表示。

物流等環節未完全跑通,產業鏈便無法正常復工,即使企業復工,實際復產率也受限制。

「物流行業現在基本處於有活兒沒人幹的情況。城市配送以生鮮、日用品為主,這段時間其實需求是增加的,而負責原料運輸的干線配送,產業上下游很多原料現在都憋著。」韓毅說。

期待全面復工復產

相較於製造業,寫字樓裡的複工復產相對容易,但何時全面復工復產,寫字樓中的人們心中也沒譜。

在福州,劉明(化名)所在的寫字樓已經可以正常上班了,但大多數企業像他的一樣,只是老闆一個人在上班而已。

劉明是一位小企業主,主要業務是軟件開發與銷售。「產品開發不受影響,技術人員可以居家辦公,主要受影響的是銷售。」劉明介紹,由於多數訂單延期簽約,非技術人員的工作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有些客戶年前已經溝通過,年後可以正常簽單,但現在都在延長。」劉明表示,他本來約了年前計劃簽約的客戶,想早點把單子定下來。但對方委婉地拒絕了,建議先在家休息,簽單得延期。「所謂的複工復產大部分都是企業負責人自己到辦公室辦公罷了,福州現在馬路上的人很少,即便是此前繁華的商務中心或者商場,也只能看到幾個人。晚上6點後基本看不到人。」

人流量不高,則意味著餐飲、酒店等服務業即使復工,效果也有限,而服務業是此次疫情中遭重創的行業之一。

在復工復產審批相對寬鬆的浙江杭州,2月17日就已獲批復工的杭州麥尖文藝酒店仍住客寥寥。

「有預訂,但是比較少。入住成本很高,如果只有兩三個客人入住,收入還抵不過一天的電費成本。但是我們覺得還是要復工,不能等著人多了再复工。」酒店創始人告訴《財經》記者。

按照劉明的計劃,3月1日要全面復工復產,但受限於疫情發展和產業恢復,屆時客觀條件是否允許全面復工復產,對於他來說也是個未知數。劉明說,他周圍的朋友們都沒有看到一個明確的複工時間點。「目前大家盼望3月1日可以全面復工復產。拖的時間太久,對於企業來說影響十分大。」

據《財經》記者了解,河北省某地提出了復工復產率要求。其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月21日前復工復產率要達到80%以上,月底前,復工率要達到100%;其二,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2月21日前復工復產率要達到60%以上,月底前,復工率要達到100%。

對於浙江、廣東等服務型企業佔比高的區域,亦正助力企業員工返崗,加速復工復產進程。2月19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宋鑫表示,已成立農民工返崗復工「點對點」服務協調小組,幫助農民工安全有序返崗。對成規模、集中性返崗的勞動者,開通專車專列等,實現「出家門上車門,下車門進廠門」。其中,四川和浙江建立了聯動機制,採取點對點方式開通長途客運和火車專列;雲南、貴州等勞務輸出省份和東部的浙江、廣東也建立了會商機制,開通了專列專車。

據公開數據,目前,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逐步提高,其中浙江已超過90%,江蘇、山東、福建、遼寧、廣東、江西已超過70%。

除了人員到崗,困擾中小企業的還有運營成本壓力。「目前能承運的訂單貨量大概只有平時的20%-30%,但房租、員工薪水、水電這些成本都還在,雲鳥配送至少2月和3月都會虧損嚴重的。」韓毅告訴《財經》記者。

當前,各部委相繼出台舉措減輕中小企業運營壓力。截至2月26日,國家發改委已提出鼓勵勞動者參與線上培訓、降低企業用電和用氣成本、支持企業債券融資需求等舉措;財政部提出穩定勞動關係、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用等舉措;國家稅務局則明確了延長2月納稅申報期限,擴展網上辦稅覆蓋面;人社部通過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職業培訓補貼等渠道,支持企業穩定現有的就業崗位,不裁員、少裁員。

2月24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秘書長叢亮表示,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是暫時的、短期的。比如,很多消費並不是消失了、只是延期了,待疫情結束後自然會釋放。「疫情改變不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

編按: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財經雜誌」,記者 張欣培 姚佳瑩。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