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開拓外賣渠道、翻新2.0版門店、開設新品牌......2019年的呷哺呷哺(00520.HK)看似頗為忙碌,此時的一則盈警反而給了這家「進擊的巨頭」一次喘息的機會。

近日,呷哺呷哺公佈了一則盈警,其中提到受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6號租賃的影響,公司2019年全年淨利潤或將同比顯著減少。

作為擁有上千門店的火鍋巨頭,租金對呷哺呷哺的業績影響不可謂不大,但公司業績的下滑也不能完全歸咎於租賃會計準則的變更。

會計準則變更帶來的影響

租金因素影響公司業績的兩個途徑,一是租金變動,二則是會計準則變更。呷哺呷哺這次遇到的便是第二種。

新會計準則對租賃的處理髮生改變源於2018年12月財政部發布的《關於修訂印發<企業會計第21號——租賃>的通知》。新準則下,經營租賃將計入表內(不再區分融資租賃、經營租賃),因此對租賃資產較多的公司可能產生較大影響。

通知還要求,境外上市企業於2019年開始執行新規,這就是呷哺呷哺在盈警中提到的影響其業績的「主因」。

實際上,新租賃準則的會計處理變更核心在於,所有租賃業務都需要入表,即資產端確認為「租賃使用權資產」,負債端則確認為「租賃負債」。因為租賃使用權資產和租賃負債二者數值相等,所以在兩數額等量增長時,公司資產負債率將提高。

由於新準則將未來租金在當期折現,並依此計算財務費用,因此會出現公司前期財務費用較高的情況,讓其前期淨利潤承壓。另外,因租賃負債產生的利息前高後低,租賃費也將呈現前高後低的特點。

根據以上對新會計準則的理解可以知道,該規定在短期內對租金固定、租期較長且處在新店擴張期的公司影響會更大。

相比之下,由於呷哺呷哺門店選址要求更高(1,2線商圈),從往績報表來看,公司門店租期主要集中在2-5年,說明呷哺呷哺的租期較短,未來租賃付款總額相對較小,折舊年限更短,因此對於財務報表影響幅度較小。

一則盈警背後 隱藏著呷哺呷哺的焦慮與品牌危機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此次是影響因素是會計處理方式的變更,是租賃業務資本化的體現,因此對公司的影響更多反映在報表數額以及財務指標上,在短期內公司的淨利潤承壓、資產負債率提高、ROE出現降低,在從長期來看,公司利潤總額依然保持不變。所以與2018年及以前相比,呷哺呷哺往後數年內的業績曲線會有所下滑,但長期會回歸至應有的水平。

雖說此次會計處理方式變更在紙面上對呷哺呷哺的業績進行了「一刀切」,但並不傷及公司「動脈」,真正影響公司持續增長的仍然是發展瓶頸期。

通過「降低翻台率」賺錢?

「瓶頸期」這個詞對於呷哺呷哺來說,想必已經不陌生了。營收每年以大概20%增速上升,但淨利潤增速卻一路下降,這一經營現狀屬於典型的增收不增利。通常市場將這一現象籠統地形容為「發展瓶頸期」。

解決不增利的方法有兩種:大幅增收以及降低成本。2019年,呷哺呷哺幾乎都在圍繞這兩個關鍵點努力。比如加快對外擴張、高端品牌門店增加,門店2.0翻修以及通過採購優化降低成本。

但是結果如何呢?顧客似乎並不買賬,翻台率指標除了河北、江蘇,其他地區均有不同程度下跌,2019年上半年翻台率合計同比下跌0.4個點。

一則盈警背後 隱藏著呷哺呷哺的焦慮與品牌危機

這一現象並不能用「火鍋市場競爭激烈」一言蔽之。從對比數據可以明顯看出,即便在競爭激烈的國內火鍋市場,海底撈的翻台率指數也能從2015年的4提升到5,並在近年維持在5附近。反觀呷哺呷哺,從2014年到2019年上半年,翻台率則一路下跌。

一則盈警背後 隱藏著呷哺呷哺的焦慮與品牌危機

對比數據看經營,呷哺呷哺翻台率下降似乎「有意為之」。2019年,呷哺呷哺持續推動呷哺呷哺2.0門店建設,該公司總裁趙怡此前對外介紹稱,2019年年末,翻修的呷哺呷哺2.0門店已超過700家,占公司整體門店數的70%。

2.0門店特點在於相比曾經的門店,增設了茶吧。趙怡表示,「現在很多店都是2.0版本的新店,過去新店220平是不加茶飲的,現在加上茶飲以後,店鋪面積被佔了很大一塊。15平米茶吧相當於12個座位數,變相來看12個座位就沒了,按照我們的換算這影響了呷哺2.0的翻座率」。並且,2.0門店在餐桌座位上大量新設2-4人座,這一設計會天然降低翻台率。

新的門店設計體現出呷哺呷哺運營出現了新的理念:提高在店用戶粘性,再通過提高客單價營利。實際上,該做法在短期內得到了業績的驗證,2019年H1,呷哺呷哺營收增長率仍有27.4%,整體客單價正在向60元邁進。

一則盈警背後 隱藏著呷哺呷哺的焦慮與品牌危機

可見,在翻台率下滑的情況下,新門店的擴張以及客單價的提升成為2019H1營收增長的主要動力,而結合呷哺呷哺2019年in xiabuxiabu等新品牌的設立也不難看出,呷哺呷哺在2019年經營的主題便是「提高客單價」。

這似乎預示了火鍋行業發展的又一解決方案?其實並非如此。

實際上,火鍋生意最大的困難是店外排隊人數不穩定。如果說店內就餐客戶代表了當期火鍋店內銷售的峰值,那麼店外排隊客源則代表了火鍋店未來銷售的穩定水平。只有穩定的客源才能讓火鍋店按量定產,對在店食材、店員甚至是上游供應鏈原材料、生產設備以及運輸等因素進行合理調配減少損耗,從而降低成本。

也就是說,排隊客源影響著店內終端產品的產銷均衡,從而影響火鍋店上游原料的產銷波動,對公司的實際成本產生根本影響。

排隊客源規模在一定程度上受排隊時間影響,而排隊時間正好與翻台率才成反比,在店客戶就餐時間越短,排隊時間越短,排隊客戶就餐可能性越大,否則就會放棄就餐選擇別家。

當然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火鍋店的品牌效應夠高。在受到客單價提升或是排隊時長變長的影響後,排隊客源始終保持穩定,這樣也不會動搖公司的產銷安排,最典型的當屬海底撈。近年來,海底撈客單價穩定提升,其翻台率也保持了較穩定的水平。

呷哺呷哺的品牌效應顯然在已公佈的業績中沒有很好體現出來。在公司門店翻修、增加在店客戶粘性以及提高客單價之後,全國范圍內的多數公司門店翻台率出現下滑,僅有河北、江蘇等地翻台率保持穩定。此外2019年H1公司的同店銷售同比下滑1.9%。這些數據說明,呷哺呷哺的大部分門店可能存在排隊客源波動現象。

短期內,公司翻台率的降低影響會被客單價提升所抵消,但目前呷哺呷哺的市場定位並未完全走向高端,客單價存在一定的上限,因此長期來看,翻台率下滑對公司排隊客源穩定性造成的影響將被放大,從而根本影響門店的產銷均衡。

食材上的「取捨」

因排隊客源不穩定造成產銷不均衡,通常會對新鮮食材的損耗量加大,從而導致公司整體原材料成本上升。

但在2019年H1,呷哺呷哺的原材料成本出現了「不尋常」的變化:佔比下降。

一則盈警背後 隱藏著呷哺呷哺的焦慮與品牌危機

針對這一問題,智通財經APP在此前呷哺呷哺總裁趙怡於2018年的一次採訪中找到答案。

當時趙怡表示,「2018年全球食材都有漲價,但呷哺呷哺沒有把(增加的採購)成本直接壓給消費者,只是進行了微調,同時向蝦滑、魚滑等海產品做(消費)引導,以減輕肉的(採購成本)壓力,所以整體食材成本只漲了0.3(30%)左右。在行業內控成本相對來說控的好的。」並且,趙怡此後還表示,推出鮮蝦產品(芝士蝦滑)是為了適應以上海為代表的南方市場。

適應市場無可厚非,但更重要的或許是成本原因。數據顯示,2018年至今,國內牛羊肉出現「2連跳」,價格直指80元/公斤。由於呷哺呷哺採用的是供應商選自新西蘭的羊肉以及錫盟優質羊肉,相應成本可能比普通羊肉更高。

一則盈警背後 隱藏著呷哺呷哺的焦慮與品牌危機

相比之下,2019年,在我國200多萬噸的對蝦總需求量中,總對蝦進口量已超過65萬噸,進口額超過50億美元。有業內人士表示,「今年進口凍蝦市場份額不斷擴大。2公斤一盒,15-20只/斤規格,市場賣價110-120元不等,平均一公斤蝦才50元左右」。

牛羊肉與蝦肉的價格差異讓呷哺呷哺的「消費引導」變得不太單純,也從側面證明呷哺呷哺並非通過產銷均衡和規模採購控製成本,只是在新鮮食材上進行了相應「取捨」。一旦蝦肉價格突增,公司的原材料成本問題可能會更加明顯。

綜上所述,對於此次呷哺呷哺年報預告,投資者大可不必過多關注公司淨利潤發生的變動,重點還是放在公司對翻台率的變動以及各類原材料份額的變化上,畢竟事關公司核心的客源以及產銷均衡,這些細節才是呷哺呷哺未來發展走向的分水嶺。

該信息由智通財經提供。

相關文章

方便麵成為宅家必囤食品 康師傅控股有望挑戰高點
海底撈日虧8,000萬 西貝撐不過3個月 疫情中這個行業面臨生死危機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