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稅】在社會事件和疫情雙重夾攻之下,本港經濟陷入技術性衰退,2月初發布的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香港經濟萎縮1.2%,為10年來首次;零售業總銷貨價值連跌12個月;多個行業靠削減人手及關舖「止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卻在此時重提開徵銷售稅,多年來以低稅率而聞名的香港,加稅之後還會是「購物天堂」嗎?

本港多次提出徵收銷售稅均未果

香港政府一向實行簡單低稅制,但翻查資料,早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港英政府已經多次提出銷售稅的問題,最終並未實行。

本港回歸後,本港兩度提出研究開徵銷售稅,一是金融風暴導致港府財赤連年,令港府醞釀開徵銷售稅,當時立法會於2000年2月以大比數通過「反對政府開徵銷售稅」動議。

但因此而成立的「稅基擴闊的新稅項事宜諮詢委員會」,向政府提交9種新稅種建議諮詢公眾,但傾向開徵3%銷售稅,估計每年可為庫房帶來最少180億元收入,不過一直未有實施。

唐英年14年前研徵銷售稅 擴闊稅基

第二次是在2006年,時任財政司司長唐英年以人口老化等為理據,就開徵銷售稅展開為期9個月公眾諮詢。

當時的諮詢文件指,政府有意開徵5%商品及服務稅,預計可為庫房增加300億元收入。部份稅收會用於幫助低收入人士,部份用於補貼水費和差餉。同時政府承諾首5年淨收益會用各種方式回饋市民;又會推行旅客退稅計劃,以免打擊本港購物天堂的美譽。

不過,由於遭到基層市民及商界反對,最終在諮詢期中段便突然煞停。

日本去年10月上調銷售稅至10%

提到銷售稅,不得不提近在亞洲的日本。日本近年兩度增加銷售稅,其中在2014年將銷售稅由5%增加至8%;時隔五年,去年又將稅率8%加至10%。日本兩度加稅前均出現購買高峰潮,但增稅後市場消費力下降,個人消費卻停滯不前,日本經濟仍難避免衰退。

但仔細研究日本銷售稅的徵收細節可以發現,日本徵收銷售稅給人一種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感覺。

日本去年上調銷售稅至10%,不過上調的只是酒精飲品、電子產品、化妝品、書籍及服務費,例如到餐廳用膳的稅項;而涉及民生的食品及報紙等,均維持8%稅率,以減輕市民負擔。

銷售稅收入除了應對財政問題外,亦用於實施幼兒教育及托兒服務免費、減輕高等教育的財務負擔等,其中一個用途是推動大幅增加托兒服務,釋放已婚女性勞動力,以緩解就業市場人手荒。

加稅或流失本地消費者

值得留意的是,本港零售業對內地旅客極為依賴,隨着2003年「自由行」政策的開放,本港整體零售銷貨價值數字亦由2003年的約1,729億元,大幅增至2018年約4,852億元的峰值,15年來增幅達1.8倍。

內地旅客或會選擇到鄰近沒有銷售稅的地方,例如改到澳門消費。此外,對於香港消費者而言,深圳與本港只有一關之隔,雖然內地有增值稅等不同稅階,但由於生活指數較本港低,相信愈來愈多本地消費者會考慮北上消費,反令本地客流失。

相關文章

經濟衰退+疫情蔓延 陳茂波稱不排除開徵銷售稅 分析:日本兩次加稅均陷入經濟衰退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