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2月10日就可以開始復工了,問題是「理論上」這三個字才是重點。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各地對企業復工提出了「疫情防控」 等要求,不少要求也被企業視作 「奇葩要求」難以滿足。

綜合多地企業復工數據來看,首個複工周復工率低、規上(規模以上)企業佔比高、返崗率低。分期、分批、有序,是多地複工的「原則」,多地又以「經濟貢獻度高的企業優先保障復工」標準,因此規上企業大多搶進了首批復工的名單,但其他企業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參照一些統計數據,可以大致分析出來全國上週末的整體復工率只有20-30%。

復工艱難,誰最歡喜誰最憂?

疫情數據正在逼近拐點:

復工艱難,誰最歡喜誰最憂?

1月25日至2月14日,全國鐵路、道路、水路、民航累計發送旅客2.83億人次,人員返程比例僅25%,而往年正月十五時已達100%(從此維度看,目前包括服務業在內的整體復工率可能只有20%-30%)。

復工艱難,誰最歡喜誰最憂?

六大發電集團日均耗煤。近一周以來,6大發電集團日均耗煤37.6萬噸,較前值基本持平,僅為近三年平均水平的64%,且至今未出現回升跡象,顯示整體工業生產仍未出現明顯恢復。

復工艱難,誰最歡喜誰最憂?

全國高爐開工率。近一周全國高爐開工率62.7%,較前值繼續回落1.4個百分點,連續兩週下滑。鋼鐵產業的特性決定了其生產的連續性,高爐開工率在春節期間基本保持穩定,今年春節後其開工率持續下滑可能與疫情導致的需求不足有關。

復工艱難,誰最歡喜誰最憂?

近一周以來,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24.3萬平方米,但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92%。受疫情影響,房地產銷售、餐飲旅遊、文體娛樂等受衝擊十分明顯,參考非典時期經驗,服務業完全恢復所需的時間遠長於工業生產,復工進度不容樂觀。

某些地方,明確規定,對來自湖北的人員,甚至不僅僅是湖北,包括浙江、廣東、河南、湖南、安徽、江西等地的人員,一律拒絕入內。有的城市,更是沒有房產證的,一律遣返。還有一些小區,明確規定:租戶回來不讓進入,導致一些租戶有家不能回,只能流落街頭。

兩個相鄰村莊,從A村到B村,你需要先隔離14天,從B村回A村,你又要隔離14天。城市也一樣,蘇州到上海,上海到北京,都要隔離14天。

可想而知,企業即使復工,大部分外地員工要麼被堵在路卡上,要麼來了要在家裡繼續隔離14天,企業的勞動生產力損失慘重。

即使3月份湖北外企業能夠全部順利復工,那麼按照某個研究機構的預測,中國Q1季度的GDP增長不是說增長4-5%的問題,而是可能是-5%的問題。按照梁建章的理論,人均GDP每減少1%,人均壽命就會減少10天左右,那麼意味著我們未來的人均壽命會減少50天,大家願意嗎?

之前有篇文章提到濫用消毒水的問題,消毒水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通常來說這種不飽和的酸在空氣中很難揮發,甚至污染水源,這種不飽和鹽過量使用會導致致癌和胎兒畸變。現在各地濫用消毒水的現像很普遍,一日七八遍的噴灑消毒水,對環境的破壞很嚴重,但是大家都不會在意對自己未來健康的影響,只希望現在不要成為那2%。

企業復工很難,因為需要層層審批,政府的效率是有限的,我們可以理解。

我只想討論的是「復工難」這件事,對於各類人群的影響有多少?

理論上講我們每一個人都在承擔成本,但是各自承擔的又不一樣。

結論是:馬太效應。(富的越富,窮的越窮)

分析如下:

一、受益者

1、大企業

地方政府優先復工的標準是「 經濟貢獻度高的企業優先保障復工」,那麼大企業(包括國企、外企和大型民企)顯然是受益者。不僅如此,大企業還能優先申請到防疫專項貸款,實際利率才1.6%左右。對他們而言,這是個搶占市場地盤的好機會。

2、互聯網企業

這個上次分析過了,互聯網企業遠程辦公很容易實施,而且這次疫情產生了一個巨大的線上風口,就是教育、醫療和娛樂。

3、公司白領

包括了公務員、事業單位和國企職工,以及北京國貿、上海陸家嘴及深圳前海的白領們,他們工作的地方不大可能倒閉,延遲復工或者在家辦公,他們工資不會少拿一分,甚至有可能雙倍,當然是歡呼雀躍,歲月靜好。

如果是在小公司上班,那就看公司能不能撐下去了,這些人是最忐忑不安的。萬一失業了,那房貸怎麼還?孩子上學怎麼辦?

4、身體還可以的城市退休者

整個城市清靜了,沒有了群租喧鬧的外地人,退休工資不受影響,老太太們還可以當小區志願者打發時間,只是沒有地方跳廣場舞和搓麻將,也很難請到保姆了,還有就是去醫院不太容易了。

5、地方官員

疫情是挑戰也是機遇,各自表現很重要,但是選擇向左走還是向右走,是需要拿捏好分寸的,既需要踩中公眾輿情的「擊球點」,也要深刻體會中央的精神。

比如在疫情初期,公眾對於提前強力布控的河南省長大加讚賞,現在又對率先全面撤防復工的江西省委給予理解。這次事件對於口才好、敢決策的官員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

二、受傷者

1、小微企業的小老闆們

清華、北大聯合發布的對中小企業的調研報告顯示,85%的企業賬上資金餘額最多只能維持3個月。34%的企業只能維持1個月,33%的企業只能維持2個月,超過6個月的僅佔9.96%。

這兩年小微企業本來過得就很艱難,這次是雪上加霜。這次的情況真的是:「趁你病要你命」!,大家只能各安天命。

2、商業地產鏈上的螞蚱

商場基本上不存在了,寄居在商場鏈條上的餐飲、KTV、零售、健身、電影等等收入都幾乎清零了。很多貸了款來開加盟店的小老闆估計要傾家蕩產了。

路邊店更慘,房東還不給減免房租。上週五的情人節,據我所知,杭州禁止所有鮮花店對外營業,慘不慘?

3、外地底層勞動者

快遞員、網約車司機、外賣員、路邊小販、小吃攤點、建築工人、臨時工等,都是非正規就業。這些人賺的都是辛苦錢,用時間賺錢,用身體換錢,用盡全力維持生活。他們是受疫情衝擊最大的就業人群。

對他們來說,出門0.2%會死,不出門100%會死。

扶貧的成果可能會功虧一簣,很多農村家庭會返貧,不過我們還可以繼續扶貧。

4、湖北和武漢人

一夜之間成為了被「圍堵」的對象,各地對湖北人嚴防死守,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微博上有爆料武漢牌照車被砸,湖北租房戶不能進小區,被洩漏個人信息,被舉報強行隔離,鄂字開頭車牌的車連服務區都被拒絕進入。

要知道即使在疫情最嚴重的武漢,被確診的佔人口比例也還不到1%。這種地域歧視預計還會延續很長一段時間,武漢以及湖北的很多人這次可能會丟掉在北上廣深的工作,而且影響會延續很久。

三、中性影響

1、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是城市的管理者,官員對於管控措施層層加碼的背後訴求是:免責。

GDP增長現在已經不作為地方政府官員的KPI,但是疫情數字是。各個地方政府這次祭出了很多簡單粗暴的方式,看上去還很硬核,很政治正確,你還真不大好批它。地方政府對於小微企業的態度,是名義上支持,行為上歧視,有的地方甚至希望騰籠換鳥,用各種環保、資質門檻將小微企業趕走。

2、房地產

近一周以來,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24.3萬平方米,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92%。

不過看樣子,房地產企業可能會起死回生了。各地開始陸續出台有利於房地產的政策,挽救地方經濟。銀行一旦放開了口子,那些撐過調控的房企又有機會了。

貸款利率的降低,也會降低房東的運營成本,但是不要指望他們會降低房租。

馬太效應,意味著大企業壟斷化程度提高,資產價格提升,代價是小企業和底層民眾,這當然是中央不願意看到的。

2月11日,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指出,要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在確保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分類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同日,發改委指出,將嚴格製止以審批等簡單粗暴方式限制企業復工復產的做法。

效果具體怎麼樣,下周就能看到。

編按:本文作者為微信公眾號「土味財經」,已授權本媒體轉載上述文章。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