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向市場放水8,000多億元人民幣,為最近強勢的香港及內地股市添上更大上升動力,2020年第一個交易日紅盤高開高收。

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反應中國貨幣政策進一步轉向寬鬆。隨着經濟增速放緩,市場預期政策支持將陸續有來。至於放水對銀行股是利好,還是利淡,基本上兩者都說得通。銀行多了大筆錢可以外借和投資,當然是利好,但在經濟下調,又有「政治任務」下,銀行的貸款質素和壞帳風險卻令人憂心。

內地在香港上市的銀行股不少,但因着政策風險、貸款風險等因素,大部分表現都乏善足陳,三年多前上市的中國郵政儲蓄銀行(01658.HK)是少數的例外,股價近月一直表現強勢,而且不斷破頂。相對於超大型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郵儲行相對要承擔的國家使命較細,而且更似在基層默默經營,不走在風頭前列,但同時沒有小型城商行的資金和流動性危機。在中央鼓勵要加入對小微企業的資金支持下,不少地方銀行的風險難以降低。中國金融體系的一大癥結是中小企及民企,大部分只能向城商行借貸,而且利率不低,但出現無法償還或拖數的可能性較大,令城商行的資產質素偏差。

由於過往多次的特向降準,內地中小型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持續比大型銀行低,即是可以外借的資金比例較高,但結果是借得多,又令走數風險更大,經常得不償失。所以,大家不用奇怪,在港股上市的城商行大部分交投疏落,價位低殘。去年5月包商銀行被接管,6月又到錦州銀行(00416.HK) 出事,分別由建行(00939.HK)和工行(01398.HK)介入救亡。今年不知又會有多少地方銀行突然「沉船」,而大行就被安排進場救亡,結果就一齊「搭沉船」。

根據彭博資訊,港股17隻市值過千億的中小型內銀股,幾乎全部過去一年都是低水的,部分跌幅驚人。重慶銀行(01963.HK)跌幅超過20%;中原銀行(01216.HK)下挫60%;甘肅銀行(02139.HK)下挫近70%;已經出事的錦州銀行更不用說,股價由接近8港元,到只剩下2.4港元。隨便拿起手的地方銀行股,沒有可以見得人的。

說回郵儲行,2019年是該行納入「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序列的第一年,與工農中建交一致,國內商業銀行正式迎來「工農中建交郵」國有六大行時代。

然而,在這個國內商業銀行的第一梯隊中,郵儲行好特別,其不良貸款率不到行業平均水準的一半;不良及關注類貸款比例不到行業平均水準1/3;撥備覆蓋率是行業平均水準近兩倍;存款佔總負債、個人存款占總存款的比重均居行業第一。

去年10月才回歸A股的郵儲行,是內地過去十年來最大規模的IPO,而且上市後,無論H股還是A股都持續走高,沒有跟隨普遍內銀股的下行軌道,是極少數除了收息,還有股價進帳的優質銀行股選擇之一。

股理唔到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