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社會運動已經持續超過四個月,也就是說上市公司公布的最新季度業績都肯定包含了受此衝擊和影響的因素。到底社會運動是公司營運狀況變差的理由,還是藉口?是真相,還是掩飾呢?

本周以香港及英國為主要市場的兩大英資發鈔銀行公布季度業績,兩者都受到香港政治經濟環境惡劣,以及英國脫歐未明朗的負面影響,但交出來的成績表,以及前景展望都南轅北轍。首先來看俗稱「渣兜」的渣打集團今次「渣金兜」,第三季稅前基本盈利按年增長接近15%,較市場預期多賺兩億美元。管理層還豪言「下半年將產生較高的預期股息」。攤開業績報告,可見渣打集團的大中華業務中,深受社會大環境打擊的香港以及經濟下滑的內地市場仍然錄得增長。渣打不認為香港業務有重大變化,明年亦如期推出虛擬銀行服務。

獅子銀行預期前面業績不會理想

至於獅子銀行滙控就似乎跳了入火坑,季度業績差過市場預期,不但收入下跌3%,收度對成本增長差(JAWS)為負2.4,而渣打是正數。滙控更提早宣告放棄明年要達至有形股東權益回報(ROTE)要超過11%的目標,亦即是預期前面的業績都不會理想。

兩間銀行都面臨兩個主要市場的巨大風險,而且預期全球增長將放緩和利率下降,但渣打就維持ROTE目標達至10%目標不變,滙控就選擇「搬龍門」。上市公司陸續公布不明朗的第三季業績,不要以為一句社會大環境惡化就可以交代業績欠佳的影響,這不一定是最好的理由,但往往成為管理層最好的藉口。

港府預估香港第三季GDP按年跌2.9%

港府預估香港第三季GDP按年跌2.9%,按季跌3.2%,遠差過市場預期,甚至差過2009年金融風暴的情況。由於已經連續兩季經濟收縮,本港已正式步入技術性衰退。而在政府公布GDP前,滙控和渣打銀行相繼宣布跟隨美國減息,調低最優惠利率0.125%,是匯豐超過10年來第一次減息。至於港元存款利率就由0.125%下調至0.001%,幾乎等於零利率。渣打的減息幅度亦一樣。

減息本來的作用是刺激經濟,但香港利率已經超過十年超過10年處於超低水平,而且因為聯繫匯率,根本就沒有自主能力已息口調控經濟。在極低息環境下,變成極極極低息其實毫無意義。由於存款利率已減至0.001%,即是除非銀行甘願出現實質負利率,不則就算經濟再差落去,都不會再有減息刺激的可能。

香港銀行業預計前面的路都不太好走,中資銀行在社會動盪下不少分行都被「裝修」,櫃員機被「消失」,亦流走了不少存款。一直在香港不算太成功的台資銀行就積極想撤走,但目前狀態根本難已脫身。台灣富邦金控去年曾傳出有意出售富邦銀行(香港),當時估值234億港元,潛在買家當然是中資啦,但談判近月受阻,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達成交易。

股理唔到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