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前,亞視《百萬富翁》風靡全城,比起ATV的輝煌歲月,相信更多香港人懷緬擁有100萬元就可稱「富翁」的時代。通脹連年,教我們的身家點點滴滴地流逝,每年2%至3%的通脹率或不痛不癢,但10年、20年甚至30年後回首,卻會驀然發現,通貨膨脹時刻以可怕步伐搶劫着人們的財富。惟有投資才能助我們資產增值,抵抗通脹。

香港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1989年綜合消費物價為42.2點,2018年升至107點,30年間升幅達153%。其間除了在1999年至2003年間出現通縮,其餘年年有通脹。而在最近10年(2009年至2018年),香港的平均通脹為3.03%。

香港30年通脹率1989-2018

香港30年通脹率走勢

通脹大大削弱購買力

單看統計數據,或未能深刻體會通脹的威力。YouTube上流傳一段30年前的百佳超市廣告,可讓我們一睹想當年平到笑的物價。片中部分產品,在2019年的今日在百佳仍然有售,但價錢已非同日可語,除了百事外,全部產品價格升幅均是以倍計。

產品19892019升幅(%)
莎莉蛋糕 $8.9 $23 158.4%
三花淡奶(410G) $4.2 $16.5 292.9%
細包裝卡樂B燒烤味薯片 $1.6 $4.6 187.5%
百事(1.25L) $5.2 $8.9 71.2%
金象牌頂上茉莉香米 $27.5 $65.9 139.6%

(註:因影片畫質模糊,難考證1989年莎莉蛋糕的淨重,而2019年版為300克,目測與當年接近;細包裝卡樂B由當年的28克縮水至25克。所有2019年產品售價均取自百佳網店於10月14日的標價。)

從今日起投資抗通脹風險

通脹年復一年,假如我們把錢放在床下底的月餅罐,金錢的購買力只會愈來愈弱。1989年一包5公斤金象米的價值,到今天會被蠶食至只略高過一盒莎莉蛋糕。

投資怎樣幫助我們抵擋通脹這股洪水猛獸?以下簡單比較投資與不投資,對儲蓄及個人資產有何影響。

月餅罐儲錢法

假設Flora由今日起,每月儲蓄5,000元,然後小心翼翼地把錢放進月餅罐,珍而重之地放在床下底。30年的經濟變遷無疑是滄海桑田,我們姑且假設香港平平穩穩,未來年通脹率維持在2.5%(香港政府對未來5年通脹率的預測)。

30年後,月復一月地儲錢的Flora,一共累積了180萬元,在通脹的侵蝕下,她將狂蝕30.8%,購買力只剩下1,245,151元,白白被通脹掠奪554,849元。

抗通脹

-

透過投資增進財富

在平行時空下的另一個Flora深懂投資的重要性,在30年間每月用5,000元作投資,走過經濟高山低谷後,假設平均年回報率是4.5%,在複利率加持下,她一共可賺$1,191,649元,資產增值95.7%。

抗通脹

-

美國理財網站NerdWallet曾發表研究, 以一位25歲上班族年薪約31.5萬港元(40,456美元)為例,假設他薪金每年按通脹調整、每月儲蓄其中15%,推算他選擇投資或不投資,對未來40年財富變化的影響。

根據美國過去40年平均回報及利率,標普500指數年均回報率為10.96%,3個月期國庫債券息率是4.6%。如果這位上班族持續投資股票市場,回報率與大市保持一致,在65歲退休時,他可擁有約3,565萬港元(457萬美元);如果他把錢存放在銀行賺存款利率,可滾存至991萬港元(127萬美元);若他原封不動地儲存現金,65歲時就只有439.5萬港元(563,436美元),不投資所喪失的機會成本高達2,574萬港元(330萬美元)。

由此可見,雖然投資存在風險,但不投資也是極高風險,全因歷史告訴我們,通脹發生的機率明顯地多於通縮,單靠儲蓄現金而能提升購買力的機會實屬微乎其微。初學投資者或可從貨幣市場基金、藍籌股、港股或美股ETF等相對熱門及穩陣的產品入手,一步步學習投資之道。

下一步

港股開戶攻略了解投資港股基本概念,找出適合你的銀行或證券行戶口。

美股開戶攻略了解投資美股基本概念,找出適合你的銀行或證券行戶口。

機械人投資顧問搵機械人幫你投資,入場費500元起。馬上比較Robo Advisor。

小知識:通脹成因

通貨膨脹指社會整體物價上升,導致幣貨購買力下降。通脹成因很多,主要可分為需求拉動通脹(demand pull inflation)及成本推動通脹(cost push inflation)兩種。

需求拉動通脹指需求增長太快(如中央銀行過度發生幣貨),供應未能追上,造成求過於供;成本推動通脹指原材料價格上升導致商品加價,典型例子是油價上升,航空及陸路交通成本上脹,連帶需要這些貨運服務的產品亦變得更貴;另外,當一個國家的幣貨眨值,亦會使從外國進口貨物成本增加;勞工薪金增加可同時使生產成本上脹及增加需求,引發通脹。

小知識:消費物價指數

香港政府統計處用以量度通脹的消費物價指數分三類,分別代表較低、中等及較高開支住戶的開支模式制定:

  • 甲類消費物價指數:涵蓋本港約50%住戶,2018年每月平均開支約6,000元至26,400元。
  • 乙類消費物價指數:涵蓋本港約30%住戶,2018年每月平均開支約26,400元至47,600元。
  • 丙類消費物價指數:涵蓋本港約10%住戶,2018年每月平均開支約47,600元至96,100元。
  • 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涵蓋上述三者,住戶每月平均開支大約在6,000元至96,100元之間。

消費品調查範圍包括食品、住屋、水電燃料、煙酒、衣服、耐用物品、交通、雜項物品和服務。其中住屋使費,長期佔據各類住戶的開支超過3成,是香港人負擔最沉重的一部分。

作者簡介:

Planto是香港的FinTech企業,提供智能理財應用程式及資訊平台,助用戶規劃及管理財富,挑選最適合自己的金融服務和產品。了解更多:

https://www.planto.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