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為配合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而進行的《匯豐商貿領航:為中國制造》調查報告,於今年9月在全球11個主要市場進行,涵蓋亞洲、歐洲、北美和中東等主要地區,訪問了逾1200家已開展或正考慮向中國內地出口的海外企業。

據路透社報道,匯豐亞太區工商金融主管戴子華(Stuart Tait)表示「時至今天,『中國製造』的產品動輒在全球線上線下找到。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反映內地消費者正在改寫世界貿易版圖和國際企業的中國業務策略。」

他指出,單憑「中國製造」並不足夠,要在未來的商業競爭中勝出,聚焦「為中國製造」方為重要的制勝之道。

隨著內地消費者日趨理性,對品牌的追求已被品質所取代。目前已向內地出口的受訪企業認為,內地消費者在購物時最看重的是品質和安全(40%)。當被問及推動銷售增長的主要因素時,37%的企業認為他們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的能力是最主要的動力。

另外,30%已向內地出口的受訪企業都表示,內地消費者愈來愈富裕,加上可支配收入不斷上升,是推動消費增長的重要動力。

該份報告參考內地當局的估計,未來五年全國進口貨品的總額高達8萬億美元,相等於每年平均1.6萬億美元,即加拿大或南韓去年的本地生產總值(GDP)。

受訪企業相信,科技相關的產品和服務,在內地的銷售將錄得最高的增長,顯示愈來愈多內地消費者受過良好教育、熟練運用互聯網,促使他們對能夠提升生活質素的產品需求上升。

這個調查又發現,38%的受訪企業認為,未來三到五年內,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資訊科技及生物醫藥等高科技服務和產品將成為內地增長最快的領域。另有27%和25%的受訪企業則分別看好消費電子產品和高端智能設備產品的增長潛力。

受訪企業認為,內地消費者當中,「90後」已成為消費新力軍,有近四成(39%)企業認為未來最強勁的銷售增長動力將來自「90後」,而認為來自「80後」和「00後」的則各占23%。

此外,國際企業亦深明電子商貿渠道在內地的重要性,因此在進軍內地市場時多採用線上線下業務並行的模式。在以內地為主要銷售市場的受訪企業當中,通過電子商貿直接銷售的比例(46%)已接近發展分銷商網路(51%)和建立合資企業(47%)等傳統模式。

內地市場龐大而復雜,已向內地出口的受訪企業認為,拓展內地市場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了解當地商業文化,當中以歐洲企業的比例最高(43%),美國佔33%。至於其他挑戰包括為迎合內地市場需求而度身訂造產品和服務、有更多時間達到內地合規要求,以及更具競爭力的訂價等。

對正考慮進入內地市場的企業來說,尋找合適的本地合作伙伴、迎合內地消費者偏好,以及與其他外資企業競爭是面臨的三大挑戰。他們認為,這些挑戰可以通過找對合作夥伴、改善分銷網絡或分銷商關係,以及提升當地員工技能來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