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調查】LexisNexis Risk Solutions今日發佈最新年度《欺詐的真實成本報告》。報告指出,企業在欺詐交易中的損失是面值的 3.64倍。這意味著每100港元的欺詐金額,企業便需要花費平均364港元來彌補損失。在香港,79%的受訪者表示欺詐影響客戶滿意度;同樣比例的受訪者亦表示這欺詐對客戶轉化產生影響。 

58%企業:詐欺在調查前12 個月內有所增加

這份年度報告是根據Forrester Consulting受委託進行的調查所得,揭示該地區的企業在每單欺詐交易,承擔的成本是交易面值的
3.95倍。 在香港,58%企業表示,詐欺在調查前的12 個月內有所增加,而組織每因欺詐損失1港元,須承擔平均3.64港元的真實成本(零售商為2.70 港元,金融機構為4.31港元)。

數碼渠道的詐騙損失首次超過實體渠道

這些成本包括因欺詐而導致的經濟損失、內部勞動力成本、外部成本、法律費用和追償費用,以及與更換或重新分配丟失或被盜商品相關的成本。數碼支付的迅速普及在提升支付體驗的同時,也使大量系統和渠道面臨更具創新性的欺詐攻擊。在亞太地區,數碼渠道的詐騙損失首次超過實體渠道,佔總詐騙損失的 51%。

數碼渠道詐騙損失佔總詐騙損失的 51%

由此可見,網路犯罪分子憑藉數碼和跨境交易的匿名性,成功實施快速且無法追蹤的欺詐活動。此外,詐騙的興起和人工智慧(AI) 等技術的使用,擴大網路犯罪分子利用消費者和企業的能力。 

研究還反映了犯罪策略的演變。在亞太地區,顧客旅程中詐騙損失最高的階段是新帳戶建立,這對金融機構(46%)和零售商(44%)都構成了最大的挑戰。犯罪分子正利用數碼銀行和數碼商業的日益普及,使用被盜或合成的身份開詐騙帳戶。 

79%香港受訪者:詐騙已影響客戶滿意度

欺詐顯著影響客戶對企業的形象和互動。79%的香港受訪者報告詐騙已影響客戶滿意度,相比起亞太地區的73%。本地79%的受訪者注意到詐騙對客戶轉化的影響,高於亞太地區記錄的75%。 犯罪分子不斷創新。犯罪行為的動態性,意味著欺詐風險及其成本並不是企業能輕易減少的靜態威脅。例如,新的支付方式使欺詐者能夠利用零售業的漏洞。金融機構亦意識到身份盜竊、詐騙和數碼錢包的詐騙呈現增長趨勢。 

更多香港最新要聞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